109學年度暑假國內外志工補助成果報告書(外交系邱○銥)

  • 2020-10-21
  • 林韡萍
一、活動緣起
    情緒與我們的身體、心理健康,與我們的學習、工作表現、領導力、創造力、人際關係,都有密切、直接的關係,情緒是什麼呢?情緒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受,會受到許多人事物的影響,也會反映在臉部表情、聲音變化、肢體動作,並且會影響溝通的內涵與成效。許多時候,在尚未釐清自身情緒、察覺他人情緒之前便進行表達,往往會造成人際溝通上的衝突與誤解。譬如小孩出門在外,父母親基於關切,難免會打電話詢問小孩:「你要回家了沒?」或是「你幾點要回家?」小孩未必能察覺父母親話中的關心與擔憂,與同伴玩得盡興的同時,可能會將父母親的言語解讀為催促與不耐,並且同時要面對與父母親以及同伴溝通的課題。我們相信在這個通訊發達卻也漸趨冷漠的現代社會中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道不再單一,而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情緒認知的概念必須從小開始培養。團隊成員對於『情緒辨認』、『禮貌理論』有濃厚興趣,希望能將理論實踐於生活。
 
二、活動內容
   『禮是誰』團隊成員來自北部大學口語傳播學系、教育系、東亞系、中文系以及外交系,致力於利用桌遊傳遞情緒辨認以及禮貌理論知識,從遊玩中了解生活中與他人衝突情境,希望6-12歲孩童未來面臨該情境時能辨識自身情緒,進而清楚表達自身需求卻又不失禮貌地與他人互動。活動包含兩款桌遊,分別是『叩叩叩!情緒來了』以及『跟「禮」冒險去』,同時也有話劇、問答、頒獎儀式等等環節,將6-12歲小朋友依照年齡層分為三組進行遊戲。活動皆與新北市立圖書館親子分館合作,在週末其中一天與孩子同樂二至三小時。
 
三、活動成效
    第一場次活動在新北市立圖書館土城親子分館進行,共17位小朋友參與,年齡平均分佈於6-12歲之間。二個小時活動中,希望孩子能學會在面對生活中的衝突時,能有禮的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需求。活動結束後收到家長以及圖書館館方良好反饋,圖書館也有和團隊提到成為長期教具的可能性,針對此部分尚未確認,仍在規劃當中。而第二次活動將在十月中旬於永和分館進行,針對桌遊部分進行再一次改版,從原先統一教材更改為年齡分層,期待能有更棒的遊戲體驗。
    同時,團隊成員表示企劃能力(教案設計、活動場控等)、設計能力(卡牌繪製、貼文排版等)有顯著提升,最珍貴的是,也有成員透過此服務計畫更肯定自身的生涯方向與此相關。
 
四、心得省思
    從小,我們會抱怨教科書的枯燥,沒想到桌遊結合理論也可能出現此情況,讓團隊成員更切身感受設計教案、課本者的不易之處,寄望能將所有理論融入至其中,也須顧及『易理解性』。高年級(11-12歲)組別就是反映部分桌遊卡牌用字過於嚴肅,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,桌遊因而進行小小改版,將在10月中旬以不同樣式呈現。
    低年級(6-8歲)關主進行遊戲初期出現部分小朋友明顯在羅盤上因答題落後情形,幸而桌遊過程加入角色扮演機制,可以讓兩位小朋友進行實質對話,聽話者馬上給予反饋,到了後期每位小朋友都能選出較高分答案,羅盤差距不大,縱使遊戲仍有輸贏,但頒獎時每位都能有一個禮貌封號,且人人有文具獎勵,不會出現強大勝負落差之感,使其對遊戲感到厭煩。
在桌遊設計期間,一次次的修正語句的精確性,也讓團隊成員省思自身,別忘了在交談時注意他人情緒反饋,進而修正自我說話態度,不論是接洽時的應對進退或是與小朋友們的交流。
    活動準備期間,團隊成員皆忐忑能不能在桌遊中清楚傳達知識給小朋友,且能讓他們實際應用。幸而接近活動尾聲,三組小朋友皆明顯跟上進度,透過團隊成員與他們問答皆是正確觀念,且不需卡牌輔助。最觸動我心的是,活動結束時,所有成員在台上敬禮,突然一團影子奔向我,身高只及我的大腿,我負責組別的小男孩抱著我說『謝謝』,那擁抱的溫暖感,在我腦袋縈繞久久無法忘卻,事後回想,這就是他們的純粹蘊含著感謝,相信我們真的為他們帶來了一絲絲的改變。

This is an image        This is an image        This is an imag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This is an image         This is a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