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8學年度暑假國內外志工補助成果報告書(阿語系朱○涵)

  • 2019-09-27
  • 林韡萍

1. 活動源起
服務學習一直是我熱衷的事情,起初是因為朋友去年也前往以色列擔任志工,他們極力推薦前往這個國家,我因而獲得整個計畫的資訊;到外國生活是我嚮往很久,但是往往被經濟和時間限制的事情,這是難得能一圓夢想的機會;因為就讀阿拉伯語系,我希望實地探訪、觀察記錄該地區的文化,到以色列正是很好的機會,再加上小學時曾有長期和自閉症同學相處的經驗,於是我欣然接這份挑戰。
 

2. 活動內容

        ALUT機構在特拉維夫的一個分部,ALUT是以色列照顧自閉症的機構,我們叫這些自閉症的人「friends」。機構將friends依據平時的狀況分為三間房間,我們負責的是中等程度的自閉症,他們有些可以說話,有些只能簡短地回答,或是具有攻擊性。他們平時都住在機構,白天進行各種課程,如攝影、律動等,以及前往職業訓練中心或特殊教育學校,一周會由家人接回家住一天,因此我們工作時會接觸到的對象除了這些friends,還有機構其他的員工,以及friends的家長們。 
        在機構裡我們主要是協助friends完成料理生活起居。一般來說我們的工作內容和時間是早上6點叫他們起床、刷完牙之後就帶他們上專車去職業中心,而我們回機構休息,等到下午3點繼續值班到9點。這期間我們要切水果給他們當作每天下午「mifgash聚會」、陪每個人做不同的事情,像是拼圖或是數學練習、準備晚餐、給他們吃藥、協助他們洗澡和睡覺。看起來每天都是進行一樣的流程,但其實每個細節都是一種挑戰,每個friend個性不同,常常有不願意配合或失控的狀況,而每個人失控的原因和行為表現也不一樣,他們也常常尿床,這時我們就要接觸和處理排泄物,所以其實每天都是全新的挑戰。

 

服務時間為

2019

年的

1

21

日至

2019

年的

2

3

日,為期

13

天。服務內容分為:

華語文課程

及測驗

、校舍牆面彩繪、圖書專區建置、

基礎健康檢查、電腦培訓課程和與康軒合作的公益教科書捐贈。

3. 活動成效

        首先是服務工作方面,自閉症算是終生的狀態,也許很難因為我們兩個月的相處就有大幅改善,但是我們彼此都更熟悉對方了,從一開始害怕他們到放假時在公園巧遇,一個friend就跑來抱住我。我在被一些friends攻擊之後,開始學會觀察他們緊張時的行為,和判斷他們失控的前兆,然後試著用我會的希伯來文安撫他們,之後就沒有再被攻擊過,反而常被他們沒有心機的溫暖感動。也在兩個月相處中,知道叫每個friend起床要用每個人各自的方式,每個人喜歡的相處細節都不一樣,也要隨時切換調整,而除了friends,每個帶帶我們工作的員工個性和節奏也不同,因此每天工作的心態也要調整,一開始因為聽不懂他們英文的口音而做錯事情,但是後來在語言也較適應的同時,我們學會先詢問每件事的細節再去做,就能達到更好的效率,他們也會人知道我們是積極主動、願意調整自己的。
        作為一個外國語言主修學生,我對自己語言能力的收穫很驚喜。在台灣英文使用量可說是趨近 0,但我放開心胸之後,在以色列每天幾乎是全英文和所有接觸到的人對話,這讓我重拾組織句子的能力,甚至能比以往更快速,可以直接用英文思考,和外國人交流社會時事等話題,我發現台灣人可能會受限於外語能力,在對話時比較常是傾聽的一方,但如果我也能表達一些東西,可以讓外國人願意分享更多資訊,也可以隨著這些資訊以及英文組織的過程,換一種方式思考。而自閉症的friends大多不會英文,且因為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很相似,我又覺得這是很吸引人的語言,因此很努力地從0學起,大約一個月時我就可以在工作場合完全使用希伯來文和friends對話,從剛到以色列幾天 英文都不敢說的挫敗,到因為講希伯來文而和friends更親近,給我學習語言更多成就感和日後的動力。


4. 心得反思
        這次前往以色列收穫實在是太多了,尤其是個性和能力方面。即使平時在異鄉念書,我們還是被父母和台灣的便利性保護得非常好,但只有我們完全把自己丟到一個物價水平、文化都和台灣差異甚大的國度時,才能知道自己能力的極限在哪裡,或是它可能就沒有極限,政大的通識課有一項能力指標是培養學生「國際移動」的能力,我想我做到了,以前是女校畢業的嬌弱女孩,但這次服務結束時我又趁著9天的空檔獨自拜訪保加利亞、土耳其和希臘,也看到世界上更多,可能一輩子沒有機會看到的角落,和社會上真實存在的、種族間的悲劇。因為以色列物價很高,以前只在家政課煮過飯的我開始學習下廚,後來就能用非常低的預算,每天吃不同料理,證明自己生存的韌性,不會就學,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好。
        個性方面,首先多少有被以色列人不拘小節、大而化之的個性影響,生活開始比較不糾結一些以往會讓我煩憂很久的小事情,但是他們也是非常有原則的,在工作和愛國方面,或許可以說不拘小節是一種寬容的體現,因為他們隨性、不會計較太多底線以外的事情。
        另外,也是在旅途中更了解自己,在台灣求學環境中,大家的同質性很高,我們容易就用固有的標準評判別人和自己,因此在這過程中我不太有自信,個性方面也只是隱隱約約知道自己不怕生、喜歡找外國人聊天。但是在以色列我常主動和路人互相認識,一次了解對方的國家和他們眼中的以色列,藉此交到很多朋友,讓我認知到自己的個性是可以被喜愛的,也試著把親和力和笑容在工作中努力展現,和friends互相感動對方。不過以這樣的形式旅行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,過程中難免遇到讓人感覺不舒服的人,但這也讓我學會分辨和思考,自己想要親近怎樣的人,和可以接受的人際界線。缺點方面,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後悔,像是做了錯誤的決定,會後悔而糾結很久,因此錯過了接下來更多美景,但是這個缺點也是要在這些經歷之後,才會完完整整地呈現在自己眼前,所以說出國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        總結一下這次旅程,其實有更多感到迷惘的時候,但是在跟各式各樣的人接觸之時,也是在找尋,找尋自己的方向,甚至是跟迷惘共處的方式。在志工服務的方面,我真的很喜歡這群沒有心機的天使,給我最純真沒有距離感的溫暖,即使工作非常累,他們快樂地活在自己世界的方式還有偶爾的擁抱、對於我希伯來文練習的回應都感動了我。不過我也在思考暑期志工這件事情,未來我會繼續參與志工,但不會是暑期而會是更長期的。因為反思到這件事情的本質,可能只是我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在付出,但是其實被服務的人們也是需要花費心力適應志工們,而在好不容易適應彼此之後,我們卻離開了,這對他們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傷害,相信他們還是有感知的,最後一天一個friend跟我說:「不會啊我們都習慣了。」讓我很心疼,志工的來來去去可能也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被幫助或施捨的,所以我推薦我的朋友去以色列和國際志工,但我不希望只有兩個月這樣短暫的停留,因為帶得走的,只有志工可以收穫一些名譽而已,應該還要考慮留在以色列的人們的心情的,畢竟這是曾經和我們有羈絆和回憶的地方。

This is an image   This is an image   This is an image   This is a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