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年度專案志工補助成果報告(地政四李○軒)

  • 2024-11-21
  • 陳品攸
一、活動緣起
        全球氣候變遷下,如何達到永續發展是這個世代面臨的一大挑戰,也隨著時間越 來越急迫。需要針對氣候變遷做出調適行動的不單只有政府,是作為地球上公民的我們每個人。
聯合國環境規劃組在2023年公開表示「原住民擁有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土地管
理者經驗,原住民的土地知識將是未來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解方。」而台灣新竹尖石的新光、鎮西堡正是最完整保存泰雅族傳統知識的兩個部落,因此深入認識這兩個部落,將有助於我們找尋氣候變遷的解方,同時理解土地倫理、生態倫理的智慧。
        因為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,政大國土規劃與土地倫理營希望將學員帶往部落,實地認識在地,配合政治大學地政系老師們帶來的西方知識,共同激盪出火花,期待在讓更多人了解地政領域所學的同時,能培養學員保有土地倫理與永續的觀念,為整個地球的土地、環境永續盡一份力。
二、活動
        營隊總共分為兩梯,每梯為期四天,活動範圍皆包含新光以及鎮西堡部落,活動課程分別由部落族人以及政大老師帶領。
        課程主軸是由部落族人帶學員親身走訪部落各處進行現地踏,以了解部落環境、業以及泰雅族的生態知識。配合政大老師將地政系的規劃、測量等基礎知識以更簡單明瞭之方式教導給學員,並應用在部落踏的結果之上。課程最終目標是在最後一天時,讓學員集合四天所學,靈活思考去出專屬部落的規劃圖。
        除課程外,也穿插了烤火夜談、晚會、部落食農教育(泰雅竹筒飯製作)等活動,使學員能有時間與部落或政大的學長姐深度交流,也藉親身實作更了解泰雅族人獨有的文化及歷史脈絡。
三、活動目標與影響力
  1. 土地倫理概念之推廣:在課程中藉由新光、鎮西堡部落的原民智慧、人文知識與部落實地走訪,培養大眾對土地倫理、規劃倫理和環境倫理的概念。
  2. 實踐大學社會責任:與部落合作舉辦營隊推廣部落文化,開放課程邀請在地族人一同參與回饋部落,使大學與部落雙方能互相學習。
  1. 傳統知識框架,訓練學員靈活思考:藉由東西方知識系統的結合,創造國土計畫系統和原住民(泰雅族)知識系統的火花與激盪,跳純西方知識系統的學習,幫助學員以社會科學角度思考。
  1. 推廣國土計畫,培養由下而上的規劃思維:規劃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,而國土計畫市即將上路的新體制。在課程中以國土計畫重點永續發展、在地規劃串聯課程使新的空間計畫體制被更多民眾關心並重視
  2. 生涯探索、發對地政領域的興趣:透過政治大學老師們的地政相關課程,以及族人的部落知識課程,讓學員盡情探索地政領域,發掘更多未來生涯的可能。
四、心得與省思
        即便這已經是我們第二年舉辦營隊,但要將原住民知識文化與地政規劃專業相結合,以及把營隊辦在尖石深山,每年對於我們來都是新的挑戰。地政本身就是專業度很高的領域,要讓初次接觸的人了解且結合部落文化、特性應用在部落中,非常的不容易。未來我們會嘗試用更輕鬆易懂的方式改進課程難易度,並且和部落更充分討論溝通,讓部落端能得到更多的回饋效益,也讓學員有更好的吸收。
在尖石的部落當地舉辦營隊,有好處也有難處。好處是能親身體驗當地部落文化,難處是場地及設施都較有限且接駁不便,讓我們在課程間的銜接較不流暢。未來我們也會研擬更縝密的計畫流程,並用更即時迅速的應變能力去面對。不過在聽到學員的回饋分享提到,離都市的水泥叢林,來到部落親自走入山林,讓他感到放鬆,且能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,打破文字帶給他的侷限及感受時,我們就覺得當初決定在部落舉辦營隊是最正確的選擇。
        總體來,看見我們舉辦營隊的初衷及理念,能順利傳達給學員,讓大家對於土地的永續使用能多一點了解、對於原住民的文化及珍惜土地的態度能多一分感同身受,就是我們最珍貴的收穫,也是讓我們未來繼續向前的最大的動力。
LINE_ALBUM_國土團營隊照片_241121_10_0LINE_ALBUM_國土團營隊照片_241121_8_0
LINE_ALBUM_國土團營隊照片_241121_5_0LINE_ALBUM_國土團營隊照片_241121_4_0
LINE_ALBUM_國土團營隊照片_241121_1_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