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續力助轉型!信義書院企業永續論壇連結產學深度對談

永續議題成為企業必修課,但卻常面臨「成效不明、方向模糊」的挑戰。為促進產官學對話,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與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於31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「2025企業永續論壇」,邀請產業領袖與學界專家,結合理論與實務,共探永續轉型之道。

開場由商學院院長黃家齊致詞,他表示,政大商學院希望成為連結產官學的橋樑,在正確價值觀下樹立永續典範。「很高興看到企業永續從乏人問津,到如今成為顯學。」他也強調,轉型需學理支撐與實務並進,論壇正是兩者結合的實踐。

信義書院執行長、企管系教授別蓮蒂回顧13年來的發展,指出信義書院以「企業倫理」為核心,期盼從教育扎根。他提到,早期因教材不足,親赴海外取經並撰寫本土教材。她也分享這次論壇的規劃理念,邀請處於不同轉型階段的企業,透過訪談與理論對照,歸納成功關鍵。

信義書院副執行長、國貿系教授蘇威傑以〈動態能力賦能〉為題發表專題演講。他指出,企業可透過「感知」(Sensing)、「掌握」(Seizing)與「重構」(Reconfiguring)三階段提升競爭力與永續性:先辨識與企業營運攸關的永續議題,然後透過實驗性專案導入適當的部門或產品,最後重塑組織目標與資源,將成果內化成一般營運。

「看我現在都不太需要穿外套了,這也算一種對永續轉型的因應。」樹冠影響力投資創辦人楊家彥以幽默開場,從醫院缺工議題帶領大家省思,點出再有前景的企業,若缺乏永續經營與風險管理,都會使人才卻步。他也不藏私分享企業有效管理的關鍵:量化,「沒有量化如同摸黑開車,不知身在何處」,應先定性再量化,才能有效評估企業,精準決策。

下半場論壇形式更多元,由信義書院研究總監李竺姮主持,邀請產業領袖分享。李竺姮說,與談者年齡多落在30到40歲,藉此讓大家知道,企業永續轉型雖然概念龐大,但推手可能來自中生代與年輕世代。花王(臺灣)消費品事業部門資深經理劉義峋分享經驗,公司設立ESG委員會,設立目標並執行,在產業鏈上成功減塑。李竺姮也讚嘆,他們是集團先行者,由下而上影響國際母公司。

桂冠營銷副總經理王振宇提到,品牌關注臺灣多元的家庭結構,根據社會變遷調整企業走向。近年他們帶入健康生活的觀念,也成功在2025年品牌關鍵字中,看到「創新」、「健康」與「營養」。嘉澎塑膠執行副總經理王政彥透過創意引人入勝,將企業永續轉型經歷改寫童話故事「負債騎士與魔法水管」。從單打獨鬥到團隊成形,甚至帶動公司營收翻倍,他感嘆:「奇蹟發生了!」
 

三位企業領袖道出一路以來堅持永續發展的陣痛與突破,以實例讓與會者省思。最後,李竺姮也把這份企業永續的理念扣回學校角色,「政大以研究為橋梁,結合學理與實務,落實大學社會責任(USR)。」

文/吳冠緯 圖/邱承志

mczh-tw300x700_large29869_877688751719mczh-tw300x700_large29868_939612151719
mczh-tw300x700_large29867_841865951719mczh-tw300x700_large29866_949036751719
mczh-tw300x700_large29865_450699851718mczh-tw300x700_large29864_9705419517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