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企業回應ESG的自主性,將啟動多元轉型動能

  • 2024-11-11
  • 林韡萍
作者: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

這是一張圖片

「賣蚵仔麵線的人如果要做永續,他要怎麼做?」

2024.10.25,美科實業總經理陳俊偉在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舉辦的「2024台灣企業ESG調查發布會」分享中堅企業標竿實例時,突然拋出這個頗有反差感的問題。現場觀眾還沒反應過來,他緊接著說:「很簡單,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做利害關係人的重大議題鑑別。」台下隨即冒出一片秒懂笑聲。

他進一步詮釋專有名詞:
     •客人關心:食安有沒有問題、口味好不好吃。
     •主管機關關心:有沒有開發票,誠實繳稅;衛生符合標準嗎;有沒有做到環保規範。
     •供應商關心:收款方式、入帳時間是不是友善。
     •攸關品牌的行動切入點:近海養殖議題。

原來令人有點摸不著頭緒的題目,拆進生活場景後,不僅變得鮮活起來,還解了調查報告裡中小企業主的痛。


這是一張圖片
▲美科實業總經理陳俊偉

中小企業對永續普遍具認知 行動略受資源限制

調查報告所回收的611份有效問卷,中小企業占59%,其中79%有關注ESG、CSR、SDGs、多元共融DEI等四項當中至少一項永續概念。關注原因概分兩線:一般中小企業「符合公司的經營理念與價值觀」占39%排名第一;特定供應鏈中小企業「配合供應鏈、品牌商或客戶要求」,占43%為大宗。簡言之,無論主動或被動,均有一定程度認知。

行動方面,有45%的中小企業已在討論、規劃或有具體對策,對照資源較多的大型企業(72%)、上市櫃公司(90%),比例上略有差異。再往下探究,重大性排序第一的氣候轉型風險,中小企業最擔心環保永續產品和服務的替代威脅(26%);推行永續的困難第一名是「大型企業的永續作法不適合中小企業學習」,達43%;最需要協助事項,恰好正是與之呼應的「中小企業永續轉型標竿案例」,達51%。也就是說,對ESG有一定理解,卻因資源有限且關注較切身的生存面向,難以參照媒體報導或既有教材的大企業作法。


這是一張圖片
▲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2024台灣企業ESG調查數據

這是一張圖片
▲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2024台灣企業ESG調查數據


經營永續 如同經營事業

凡事有表裡,一如穿衣吃飯,按各種教學依樣畫葫蘆確實不失為高效捷徑,然而回歸自身從本質延展,或許更有利公益、營運、形象三者兼得。專業在頭皮養護的美科實業,從摸索到建構系統再到成效斐然的心路歷程,值得中小企業參考。

永續長簡秀芬自嘲,起初也是「心在哪,行動就到哪」,認同永續觀念,很認真埋頭苦幹。不過做了一段時間,發現和經營事業異曲同工,必須由上而下、擬定目標、依循Plan-Do-See才是可長可久之計。但凡講到公益,熱忱常擺首位,卻容易忽略理性要和感性雙軌並進,人有定職、物有定位、事有定規、行動有序這些管理鐵則,套用到ESG同樣有效。

對內,開出專人專職負責永續事務,同時將ESG綁定全公司同仁績效考核,例如每人每月需要投入5%工時,約合8小時在具體活動上。對外,邀請供應商參加活動,「親身體驗就會有感覺」,聯手擴大影響層面。她特別提醒「記錄很重要」,確切記下每件事、每個時期績效,才能清楚知道有沒有做得更好,以及可以怎麼改進。

美科「解題目」的方法很直接,以頭皮養護產品為核心,環境面,從高相關的研發環保包材做起,隨著經驗和影響力漸大,「揪」供應商一起使用綠電,於2024年達到碳中和,繼續往203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前進。社會面,協助喘息服務和偏鄉教育。治理面,建構務實、信賴、利他及創新的文化,讓同仁在教育、健康、賦能及家庭育兒上獲得身心靈富足而有意義的工作環境。

這是一張圖片
▲美科實業永續長簡秀芬

「利他」是一門好生意

調查報告結論指出,企業主與高階主管對ESG概念的正向理解,仍是推動企業永續的關鍵。永續轉型是複合概念,沒有標準答案,如何回應永續的自主性,是企業ESG朝多元發展的關鍵動能。

出身經商世家的陳俊偉,回溯初創個人事業時自問兩個問題:
  1. 生意的本質是什麼?
  1. 企業要跟消費者或市場建立什麼樣的關係?

探索多年後,他認為ESG成功方程式源頭在「利他」,直言「利他是一門好生意」,能夠抓住人心、提供價值,理想和現實、公益與商業循環相生,營運績效將隨之而來。自利利他,兼善天下,變得理所當然。


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「2024台灣企業ESG調查報告書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