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6学年度暑假国内外志工补助成果报告书(教育二周○甫)

  • 2017-11-07
  • 林韡萍
走入缅甸,希望无限
 
1.服务源起

        21 世纪全球化时代来临,国际服务热潮在台湾兴起,青年学子拥有更多机会提升服务价值、运用己身能力回馈社会环境。缅甸,中南半岛面积最大、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,因过去政治封闭,对许多台湾后辈而言仍披着一层神秘面纱。因缘际会下看见当地传承华文教育的精神坚毅动人,是萌生本次服务的主因。

        本团队认为此地华校十分值得多元型态服务团队驻点深耕,此学校无外来资源与政经力量介入,除硬件设施简陋外,亦缺乏华语文教育专业师资和教学媒材,更从无国际服务团队或组织驻点服务。期望搭起台缅双方迈向国际接轨的桥樑,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的良机。


2.服务内容
(一) 师资培训课程与协助授课
        至缅甸科崀的博爱中小学、荣光小学,此两所学校在教学上,资源相较于台湾十分匮乏。校内教师仅只四人,且教师学历普遍分布在国、高中,更是造成教学上困乏的原因。我们将于学生每日上课之前、后时段,与当地教师分享一些教学创新想法(包含学思达教学法、MAPS教学法等),并对教师进行包含教学技巧与策略、教育测验与评量、辅导原理、适性教学、特殊教育导论等主题的师资培训课程,愿达到师生共同进步之目的。

(二)校园建设改善与环境美化-校舍墙面彩绘
        在勘察服务据点—缅甸东北部山区科崀( KHOLAM ) 博爱中小学后,发现当地建筑老旧,墙壁多为粗糙水泥制成,故萌生此次的美化工程,利用这次弹性度极大的授课其馀时间投入校园美化工程,并让当地学生一同参与设计与彩绘,一则为校园重新粉刷强化使用时间,二则美化校园环境,最终也是想为此次服务留下实质的美丽足迹。


(三)历史访谈与校园简介
        团队所前往服务的国家─缅甸,对台湾学子而言,一直都是个神祕、难以接近的国家。然而,国共内战后,国民党军人藏匿于此地的政治事实,却也让这个神祕的国家与台湾有着难以言喻的关系。当地居民早期以传承中华文化作为发展华文教育的缘由,而后,学习中文之目的随着认同问题,逐渐转变为谋生工具。我们以拍纪录片拍摄、小论文撰写、制作简介折页等方式,纪录当地生活方式、历史经历,并为服务之学校制作校园简史、简介。



3.心得反思
        关于科崀,关于荣光小学,那里的山水、土地、空气、风、小镇容貌,这些记忆似无所见,又非视而不见,不去想的话便像落叶似地无形,一旦想起,心中便燃起再去一次那里的冲动。

        博爱到荣光的路上,虽然短,但却能一窥这个小镇的风貌。我醉心于车子行进时所扬起的漫天尘土,这里的路不是用颠簸就能形容,没有柏油,没有路名,一切的流动都是这么地自然、单纯。早晨的市场很像台湾,但这里没有台湾来的嘈杂,倒是多了点恬静。看着路上的小贩,我专注于他们的眼神,意外地发现正在发呆的人很多,眼神有些空洞,似乎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,过完一天算一天,梦想、人生、自我实现这些词汇在这派不上用场,也无须去想,因为不实际。就因为如此,不能用台湾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套用至此地,必须客制化,因地制宜。

        荣光的一切,现在想起仍然历历在目。小而美的校园承载了这些老师对教育的坚持,对孩子的热爱。几片木板竖起,几张木桌木椅,黑色墨水一泼的黑板,就是四间教室。忘不了在隔音效果极差的教室里声嘶力竭地吼着;忘不了自己写着根本无法再写的黑板;忘不了全校三十人在缅甸时间五点半跳着早操;忘不了荣光的孩子及笑容;忘不了孩子离开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:「老师你会再来吗?」

        身为荣光五六年级的班导师,看见他们从一开始的害羞、没自信、不擅表达,离开前却每个人写了一张小卡,羞涩地拿给我,其中有位孩子写着:「老师,谢谢你教我思考,我会努力找到自己的梦想」,字迹不算工整,看得出来笔也快坏了,但仍然在我心中引起波动,有些欣慰,有些辛酸,更多的是无奈。其实来这短短的十几天,我能做的真的不多,也不断地问自己,到底能留下甚么给孩子?什么能让他们从教室中带走?我还没找到答案,但,也许,点燃孩子的生命热情,让他们有一颗会做梦的心,是其中一个答案。

        此外,同时身为荣光的队长,我很庆幸有一群强而有力的夥伴,丰富且具连贯性的华语课、多元且有趣的课程安排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实践、奉献。再多的辛苦与泪水,都默默地承受下来,为了就是想在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,那满满的爱。

        最后,我想对荣光的孩子说:「老师会再来的」。


This is an image   This is an image
​大合照

This is an image​   
师培结业证书


This is an image
墙壁美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