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学年度国内外暑假志工补助成果报告书 (统计系潘O慈)

  • 2025-09-16
  • 陈品攸
一、活动缘起
顶洲队自创立以来,已多次前往顶洲国小进行服务。该校位处台南偏乡,周边仅有派出所与杂货店,缺乏其他公共设施与商业资源,承载着整个社区的文化、教育与生活重心。正因如此,我们期望透过暑期营队设计,让顶洲的孩子在假期中也能有充实且快乐的学习机会,不仅填补资源上的差距,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观点与世界。
此次活动的出发点不只是传递知识,更是希望透过主题式教学与多元互动,引导孩子认识自己、关心社会,并激发他们的潜力。我们也希望营队不只是短暂的活动,而能成为孩子记忆中一段有温度、启发的成长经验,为他们往后的学习历程种下信心与期待的种子。
二、活动内容
本次营队设计多元、丰富的课程内容,从生活议题到文化探索,期望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,引导学童开拓视野、培养思考与实践力。性别认识课程以尊重与包容为核心,帮助孩子理解性别多元性及刻板印象的影响,建立公平与友善的价值观。台湾文化与台湾之光课程则带领学童认识在地文化特色、各领域杰出人、事、物的奋斗故事,激发对生活的观察力与学习动机;海洋文化课程则让孩子探索台湾四面环海的自然优势,了解更多海洋议题,提升环境意识。
小教案如「地方创生」结合顶洲在地特色与社区观察,引导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场域,并思考社区发展的可能性;「自然实验」则透过视觉与动手操作并重的科学实作,激发对自然现象与学科知识的兴趣与想像力。
此外,团队也设计两项大型互动教案:「投资理财」以大富翁游戏为架构,让孩子在模拟社会中思考存钱、花费与投资的抉择;「策略解谜」则结合团队合作与任务挑战,训练孩子在有限时间内协调合作、冷静应对突发情境。这些课程不仅提升参与感,也让知识的学习更贴近生活、充满趣味。
三、活动目标与影响力
此次营队的核心目标是:「启发孩子的思考,陪伴他们成长,并在实作中落实学习」。我们希望营队不仅是短暂的活动安排,更是一段有温度的教育过程。透过设计多元课程,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学习,并勇于发问、敢于尝试。透过性别认识、海洋文化与策略解谜等课程内容,孩子们能学会尊重、包容、沟通与合作,进而培养面对未来挑战所需的思辨力与行动力。
除了对孩子的影响,我们也重视这段陪伴对志工本身的成长意义。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实践「教学相长」的精神,每一次回答问题、处理突发状况、观察孩子的转变,都是反思自身与重新理解教育价值的过程。
我们深信,教育的本质来自真诚与陪伴。本次营队希望带给学童的不只是知识,而是一段能被记住的温暖体验;不只是学习内容,而是一份来自外界的关心与信任。我们相信,这样的影响力虽不立即显现,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,成为孩子们成长旅程中重要的力量。
四、心得反思
此次活动中,孩子们自然流露出的投入与积极,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课程准备的多元与扎实已产生实质影响。营期中,我们多次观察到学童不仅参与其中,更主动提问、积极厘清疑问,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神让团队深受感动。我们相信,那些历经整个学期不断发想、讨论与调整后完成的教案,早已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,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感动与反思。
原订营期为七月七日至十一日,但因丹娜丝台风侵袭,学甲区受灾严重,顶洲国小周边道路出现电线杆与树木倒塌,校内水电设备亦受损。我们最终决定将营期延后至七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,并缩减为三日活动。调整过程中,团队因成员行程冲突,出队人数从原订十四人缩减至九人;营期第二天又因台南市发布豪雨停班停课,只剩两日得以顺利陪伴孩子。面对成员变动与课程删减,我们虽承受不小压力,却也在等待与协调中建立了更多共患难的回忆。
这段颠簸的旅程让我们体会到,成为志工除了热情之外,更需要机会与缘分来实现理想的服务。虽然成果未必如期盼般完整,但我们在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教育与服务的本质,也深刻理解了现实的限制与挑战——这份经验,正是我们此行最珍贵的收获。
DSC01951DSC01561
DSC01617DSC01874
DSC01951